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用一种偏向自我的方式去看待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去评论中国的社会传统及历史变迁。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国:传统与变迁》这本书就很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这本书的作者费正清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和历史家,从相对客观的角度描述了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与变迁》正本洋洋三十余万言,上溯半坡,龙山远古文明,下起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几千年历史,内容涉及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及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传统和流变。作者根据时间先后,在书中探索了中外关系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及社会发展的实质,并强调了西方新兴力量对中国改革变型的推动作用。
费正清认为中国改革变型的根本原因,即是西方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与互动。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不得不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是的,自鸦片战争中国的被迫开放至今日中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一次次变革转型或与西方产生碰撞,或与西方相融合,但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西方新兴力量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也有力的证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各种新兴力量和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费正清还认为,中西方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以相互谅解为基础,但谅解又必须以理解对方的风俗、思想以及 自我表现方式为基础 。没有理解,何来谅解,中国与西方相处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和谐。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经历造就了中国与西方的种种差异和距离,而避免冲突、共同进步的最好方法正是理解并尊重各自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
费正清的历史观是宏观的,在撰写这本书时,他采用“大历史”的角度,将中国的历史分为秦汉第一帝国、隋唐第二帝国和元明清第三帝国三个时间,同这三个时间之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夏金等纷争构成了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他的这种研究放法对中国历史国际关系研究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当然正如所有的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样,费正清的这种历史观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做了一定分析外,费正清还针对中国的汉字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必要载体,优劣并存。与西方较为简便的字母相比,汉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才能掌握,汉字笔画复杂的特点,使中国人更多的强调死记硬背地认字,对中国人的教育肯能也造成某种束缚,尽管这可能对发展中国人的记忆颇有好处。但同时,汉字的象形和复杂性,比英文有更多的美学价值,也造就中国书法的繁盛。有优有劣,费正清对中国汉字的评价优劣参半,也让人不禁钦佩其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巴赫金在其对话理论中,曾指出:“只有主体通过‘他者’的视角反观自身的‘视域剩余’时,才能把握主体的超在性”。近些年来,海外学者著作层出不穷,身在海外看中国,或许会带着一些偏见和盲区,但有时也会带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收益颇多!中国人的自信,必须源于对自身的全面把握,源于对历史的全面认识,否则就将是一种盲目的无知乃至狂妄的自大。而西方汉学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则无疑是让中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多的一个益处颇多的工具!
纵观全书,文字通俗易懂,问题叙述鞭辟入里,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叙述角度,让人阅读之后收获良多。作者费正清有着上下五千多年辉煌与屈辱、繁荣与衰败、开放与保守、未定与动荡历史的中国对岸,以西方人特有的敏锐、客观、开放的态度写出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震撼,还有历史视角的启发!让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变迁的同时,也看到了西方学者乃至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评价,也让我们在今后再次面对了解国情时也学会换一种视角,用‘他者’的角度去客观的还原真相,还原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此外,作者客观直陈的秉笔直书,也是我们应当学习历史及历史记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