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助抗疫”微访谈
编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采取的对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启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如何与复工复产有机结合进一步考验着各地治理能力。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我们在线采访了学院教师代表,邀请他们发表真知灼见,以凝聚智慧助力抗疫工作和治理现代化建设。
今天是栏目第五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公共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彭毅老师。
彭毅,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灾后重建、应急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可持续城市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灾后农民集中安置重建方式的后评估:可持续性、风险模拟与管控机制》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多部著作和论文。
观点:
1.本次疫情对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第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归依是人的现代化。从领导干部到社会公众都需要现代化,具备现代化的理念与文明的意识,比如文明饮食、公共卫生素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开放的视野、公民素养、风险意识与准备等。在结构化转型的复杂时期,领导干部还特别需要有应急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能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监管,知晓危机中如何依法施政、如何与公众进行危机沟通、如何与社会组织合作,方能更好地守土尽责。只有人现代化了,才能更好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理念的现代化。如何平衡疫情防控的刚性与人文关怀的柔性、如何权衡临时管制与依法施政、如何兼顾舆情的监管与民意的传达、如何看待自我保护与关怀他人、如何对待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如何审视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等等问题,需要现代化的理念为引导。德治、善治、法治不论在平常时期、还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都需要遵循。只有理念现代化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根基。
第三,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是技术的现代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何推进技术现代化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需要全社会持久的努力。只有技术现代化了,才能更好地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保障。
2.疫情防控工作如何与复工复产有机结合,这一问题进一步考验着各地治理能力,也对工程管理行业造成多方面影响。
第一,建设行业短期内有一定负面影响。由于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建设需要的人、材、物不能有效的流动,各地建设尚不能全面复工,建设项目存在工期延期等挑战。全国各地都复工后,又面临争抢工人、原材料等问题,会一定程度带来建设成本上涨。
第二,建设行业中期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为平衡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疫情后各类建设项目可能会加快上马,这对行业是利好。
第三,长期来看会加速建设行业与工程管理的技术发展。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人与社会的脆弱性。建筑工业化、预制化、BIM、智能施工等技术会进一步发展,以更好地应对人在疫情及各类灾害前的脆弱性,增强行业发展的韧性。
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在平时的日子里,积极提高防范意识,加深对问题背后的探究与思考,好好规划假期,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公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