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助抗疫”微访谈
编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采取的对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启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如何与复工复产有机结合进一步考验着各地治理能力。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我们在线采访了学院教师代表,邀请他们发表真知灼见,以凝聚智慧助力抗疫工作和治理现代化建设。
今天是本栏目第一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郭剑鸣老师。
郭剑鸣,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预算与反腐败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著作《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监督机制创新》、《地方公共政策研究—一种政治学的范式》、 《政策创新与地方社会的科学发展》等七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下面是采访环节
小编
郭院长,您好!疫情防控涉及一些专业性问题,我们对此抱有疑问,希望通过今天的采访能够帮助我们解答疑惑。
郭院长
好的。
小编
请问,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采取的对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启示?
郭院长
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讲。
一是我们国家各种制度体系有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一般的运行体制机制,它们是一个完整的制度治理体系,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优势需要运行体制机制的做实来彰显。
二是国家治理的组织体系也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政府构成的,它们一起输出治理效能,仅仅有顶层设计或中央政府的运作,而地方和基层组织治理的积极性发挥不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效能优势就难以彰显。
三是国家治理还是作为治理组织的国家与社会相互合作的体系--文化--过程。抗疫以来的成功或不足,从治理体系角度看,都与上述三个层面的二维协调成效密切相关。
小编
在这一时期,您认为疫情防控工作该如何与复工复产有机结合?
郭院长
在抗疫期间复工复产无疑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方式升级的窗口期。
浙江很早就提出机器换人的产业转型要求,在这次疫情期间,早转型的企业受的冲击肯定会小一些。当然,抗疫与复工结合,要兼得功效还是要作出智慧化的安排和政策扶持。一是为避免普遍复工给抗疫带来的压力,需要按照与国计民生紧密程度分批复工复产,以保抗疫需要、保民众基本生活和保基本生产材料为优先秩序,安排复产;二是为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在扶持政策上要根据产业和企业自身抗击力实行“逆向”加力扶持,对小微企业和餐饮等需要人口聚集才能形成产能的企业行业优先扶持;三是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大平台承担资源配置功能,让数据跑路、线上生产更多地替代人员和线下生产。
小编
此次的疫情来势汹汹,请问您认为这对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有什么启示吗?
郭院长
治大国若煮小鲜,与学院院训说的精管、善治是一个道理。此次疫情爆发,正是与当地对市场、安全和公共卫生监管不严、不实、不重视有关,政府监管是政府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同时,当地政府对舆情监管的简单化,也使疫情错失了最佳防控的时机,这些都是公共管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全球风险社会特征日益明显的时代,公共管理必将有大任担当的际遇,希望我们共同把握好!积极抗疫,公管加油!
小编
抗疫期间的知识积累也很重要,能请您为同学们推荐几本书籍吗?
郭院长
古代《资治通鉴》,现代俞可平的《走向善治》都值得读一读,再推荐一本历史抗疫书,是余新忠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小编
谢谢您!今天的采访让我受益匪浅,期待再次得到您的教诲。
疫情固然可怕,但是我们每一个公管学生需要积极调整好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提升自我。践行精管为公,善治天下的院训